[行业资讯]海绵城市的“雨水”究竟去了哪儿?
2021-07-02

传统的城市道路往往因为大雨而形成诸多水坑、水洼,不仅行走不便,长期以往也极其容易造成道路的塌陷、破损等。海绵城市,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,通过下渗、滞蓄、净化、回用四个环节,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。雨水究竟是如何被“海绵”吸收的?让我们走进绿城中国建研中心,解读它的表面与内在。

透水材料,不只是表面文章

“下渗”是海绵城市中最能令人直观感受到他强大渗水能力的环节,而它的“秘密武器”就是采用透水材料进行景观铺装,快速将雨水导流地下。

01、透水混凝土——极速透水

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透水地坪材料,是用表面粗骨料包裹着一层薄浆料相互粘结成蜂窝状,它拥有约20%左右的孔隙,下雨时能够让雨水快 速的流入地下,施工过程无需加热,无毒无味。

02、透水砖——自由呼吸

常用的透水砖有砂基透水砖、陶瓷透水砖。

来道科技砂基透水砖是以砂为主要骨料或面层骨料,以粘结剂为主要粘贴材料免烧结成型,具有滤水功能的路面砖,有异形、方形等。

陶瓷透水砖是指利用陶瓷原料经筛分选料。组织合理颗粒级配,添加结合剂后,经成型、烘干、高温烧结而形成的透水材料。

03、植草格或孔形混凝土砖——刚柔并济

植草砖主要以混凝土为主要材质打造,材料本身不具透水性,但形状样式为孔洞形,可进行植草,雨水快速渗透同时也浇灌了草植。

04、雨水“中转站”,让径流缓一缓

海绵城市中的“滞水”环节,主要通过微地形调节,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,使雨水缓慢汇集到设定区域,常见的形式有植草沟、雨水花园、下凹绿地等。

雨水花园——颜值与“实力”并存

雨水花园是“海绵城市”的主力军,被用于汇聚、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,并通过植物、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,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,涵养地下水,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。

下凹绿地——雨天晴天各有功能

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高度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,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,慢慢渗透到地下,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。雨水天气可有效发挥滞水、蓄水功能,晴朗天气则转换为业主休闲散步的绿茵场。

植草沟——道路边的生态渠

植草沟是指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,一般分布于道路两侧,地表径流以较低流速经植草沟持留、植物过滤和渗透,雨水径流重的多数悬浮颗粒污染物和部分溶解态污染物有效去除。

蓄水基地——让雨水去该去的地方

雨水,经过渗透、滞缓,紧接着就可沿着设定“路径”汇流至蓄水区域,常见的主要有蓄水池技术、雨水罐技术。它所净化存储的雨水,可用于绿化浇灌、路面冲洗等用途。